来源:【上海电气】
当工业文明的指针拨向绿色与智能的新刻度,上海电气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以一场“活字印刷”的科技重绎,揭开了“中国智造”的创新叙事。36.37亿元跨国订单的背后,是“中国智造”与全球需求的精准咬合,更是从“产品出海”到“生态共建”的战略升维。从“走出去”转变为“走进去”,“中国智造”的根系正深植于全球产业创新的土壤之中。
新华财经法兰克福4月4日电(记者马悦然)近日,以“塑造技术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德国召开,吸引全球近4000家企业参展。中国展商阵容依旧强劲,涵盖传统机械零部件到新能源系统、工业智能解决方案,全面体现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的蓬勃态势。
上海电气展台前
展馆中央,上海电气的展台备受瞩目。一块巨大的裸眼3D屏幕展示了一台工业机器人动态复刻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排版过程——字模灵活组合、精准对齐,整个流程灵动而流畅。上海电气集团产业发展部参展人员王德元接受记者时表示:“这种排版过程象征着我们的系统解决方案,不再是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不同地域、不同产业需求,灵活组合、随需而变,体现了上海电气的系统智慧与文化底蕴。”
记者注意到,这种系统思维,在上海电气展出的航空自动化、新能源汽车及零碳工业园区三大领域的解决方案中尤为显著。此次发布的“思考者”系列光伏组件内置智能控制模块,可实时优化功率;氢能系统则突破传统制氢瓶颈,可处理海水与废水电解,适应多样复杂场景;针对新能源汽车极端环境研发的800V热管理系统,以更高效的技术应对快速充电与低温运行需求。
此外,集团旗下宝尔捷自动化公司推出的“雪花”柔性制造平台,通过模块化的机械臂与移动AGV平台实现了航空零部件生产的灵活装配。这一平台因其高度灵活性,在本届展会上吸引了多家欧洲航空企业关注与洽谈。
上海电气旗下宝尔捷自动化公司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革新性移动工业机器人平台——“雪花”SNOWFLAKE系统
展会期间,上海电气还与来自德国、法国、埃及、赞比亚等十余个国家的企业签署了总额达36.37亿元人民币的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清洁能源装备、智能基础设施与高端制造输出。“我们正从传统制造企业向绿色智能系统提供商转型,这次签约体现的是中外优势互补、融合创新的合作逻辑。”王德元介绍道,“这种合作模式的迭代也体现出上海电气与合作伙伴共同面对全球绿色转型挑战的决心。”
当前,上海电气已在多个国家建立联合研发与创新中心,以更快响应当地客户的需求。王德元表示,“全球化不仅是市场拓展,更是对企业核心能力的深度检验与提升。上海电气在全球布局过程中,正从单纯‘走出去’转变为‘走进去’,在不同地区实现本地化深耕与协作创新。”
从展馆中央的活字排版演绎,到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的最新成果,上海电气以系统解决方案的融合逻辑,积极参与全球绿色产业转型。“我们希望下次再来汉诺威,带来的将不仅是来自中国的创新产品,还有更多与国际伙伴共同创造的新方案。”王德元说。
在全球绿色转型与产业智能化加速的当下,汉诺威工博会已不再只是展示技术成果的舞台,更是全球工业成果汇聚、交流与合作的高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以创新的系统智慧与开放协作的态度,带动产业迭代升级。
(转载自:新华财经)
本文来自【上海电气】,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来源:新浪基金4月7日,市场震荡调整,沪指收跌超7%,创指跌超12%,全市场逾2900只个股跌停。对此,大江洪流董事长姜昧军表示,A股正在通过冲刺测试,机会就在当下,NOW!他分析指出以下几点:1,美关税战使得全球进入防御衰退模式。关税战割裂了全球贸易版图,各国都受影响,就贸易依存度和对美贸易依存度
2025-04-07 17:00:004月5日下午,有网友发视频吐槽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黑风关古镇的美人鱼表演项目,视频内,缸内的水泛绿、浑浊,网友纷纷评论:“酒缸里面泡了条蛇,蛇还活着?”“臭水沟的水吧,这么浑?”“真是养鱼的水,泛绿。”“水不臭吗?”“这鱼出来不得中毒?”4月7日上午,黑风关古镇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应极目新闻记者
2025-04-07 16:28:00【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环球时报记者 张旺 任重】“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施压和威胁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确方式。”新华社5日发布《中国政府关于反对美国滥施关税的立场》(以下简称《立场》)严正指出,近期,美国以各种借口宣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
2025-04-07 12:52:00阳光讯(记者 高常生 通讯员 李斌 田晓)“撸起袖子加油干”在陕煤蒲白建庄矿业公司配采队王炜鹏这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往无前、不怕困难的实干精神。从最初综采队的一名普通电工一步一个脚印干到电工班班长,再到获得“2024年度陕煤集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炜用实际行动为矿井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精研专
2025-04-07 11:32:00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邓茜 闫洁 宿亮)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记者常和受访嘉宾约在新闻中心门口见面,很多嘉宾无需任何提示,总能准确抵达,他们对这里的“地形”比记者还熟悉。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本·辛芬德费尔(中文名:贝哲民)笑着告诉记者,由于年年参会,他完全有信心当论坛的“官方导游”。熟悉,
2025-04-07 10:07:00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