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百科 手机版

呼伦贝尔大草原|北疆文化织锦绣 民族团结谱华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21:35:00    

北疆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巴尔虎左旗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活动形式,讲好北疆故事,展现良好形象,积极为推动北疆文化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一、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新巴尔虎左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县、20个边境旗县之一,居住着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等14个民族,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旗。自1734年巴尔虎蒙古部屯牧戍边定居在此,草原文化、民俗文化、戍边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碰撞,书写着浩瀚文脉,彰显着包容气象。

(一)生态文化资源得天独厚

新巴尔虎左旗地处大兴安岭向蒙古高原的过渡区域,草原、河流、森林等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是一座天然的生态宝库。2774.26万亩天然草原,占呼伦贝尔市草原总面积的18.58%,作为巴尔虎蒙古族的传统游牧家园,每一寸草地都承载着草原文化的传承。在生态保护与文化延续的坚守中,新巴尔虎左旗过去五年完成61.66万亩草原生态建设,草原植被覆盖率达80.6%,滋养着370余种牧草,成为40余种野生动物的栖息家园。16条河道与198个湖泊纵横交错,呼伦湖这颗内蒙古第一大湖,静卧西侧;干涸15年的新开湖在2021年重焕生机,100平方公里的湖面波光粼粼,蓄水量达2.2亿立方米。在这里,自然生态与民族文化共生共荣,每一片草叶、每一道水波,都讲述着生态与文化交织的动人故事,绘就新巴尔虎左旗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 。

(二)历史文化积淀厚重

新巴尔虎左旗目前有102处不可移动文物,丰富的文物资源可追溯到一万年前的古动植物化石。这里有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立体化战争的遗址,设立的诺门罕战争遗址陈列馆内收藏战争遗物3000余件,以时间轴为叙述主线,将原始图片、纪实影片、实物、文字资料相结合,辅以声、电等表现形式,全面、客观地向世人还原了诺门罕战役。特别是,在嵯岗镇伊和乌拉山岩石上发现赭石彩绘岩画,是呼伦贝尔草原地带首次发现距今约2500至3000多年的赭石岩画,填补了呼伦贝尔草原地带尚未发现岩画的空白。

(三)文化遗产绚丽多彩

2006年以来,新巴尔虎左旗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重点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医药、民俗、传统美术等九大类别进行调查、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建立起了国家、自治区、市、旗县四级名录体系及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保护工作。目前,新巴尔虎左旗列入国家级项目1项、自治区级12项、市级项目20项、旗级项目3项,共36个项目;国家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市级传承人35人、旗级传承人58人,共105位传承人。巴尔虎蒙古族服饰、巴尔虎民间舞“哲仁嘿”、蒙古马耐力赛等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巴尔虎左旗先后荣获“中国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中国蒙古族长调保护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自由式摔跤之乡”等称号。

(四)文艺作品硕果盈枝

近年来,新巴尔虎左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全力塑造北疆文化品牌形象,先后创作出舞蹈《哲仁嘿》《巴尔虎姑娘》《蒙古弓箭》《陶力亚特搏克》,巴尔虎长调民歌伴舞《褐色的雄鹰》,歌曲《草原轻骑兵》《北疆卫士》《天堂般的故乡》《天堂般的故乡》《月光下》《草原赞歌》等数百件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其中,荣获国家级奖项6项。先后创作《美丽呼伦贝尔》《春之韵》《火红的孤独》《巴尔虎银色那达慕》《脐带相连的故土》《穹庐》等诗歌作品,《愚昧》《冠军》等短篇小说,《东方的世纪》《阿拉坦宝格达罕》《搏克敖包》《快乐的新巴尔虎人》《我的父亲》《巴尔虎之夜》等音乐作品,《我的祖国》《林海雪原》《归途》《初春》等绘画作品,以及多篇书法、摄影作品。先后有11人(次)获得全国性奖项,24人(次)获得自治区级奖项。


二、北疆文化建设主要做法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安排部署。在全旗宣传文化思想工作会议、意识形态工作推进会、文物保护工作会议等,对保护传承弘扬北疆文化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了各项具体要求。结合《关于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新巴尔虎左旗关于推进北疆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具体工作举措,明确工作责任,强化联动推动,重点聚焦新巴尔虎左旗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北疆文化精神内涵,立足做好研究、宣传推广、生产创作、支撑机制保障等重点内容,将北疆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新巴尔虎左旗文化产业嵌入式共同发展,让北疆文化有内容、有载体,可融合、可传承。二是建立完善项目库。组织文化系统部门单位,谋划北疆文化产业项目、自治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内蒙古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项目前期筹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目前,共汇总策划出大型马上竞技表演《马之舞》基础设施建设、罕达盖苏木草原那达慕暨古日班赛汗转场活动、“东旗红马鞍”文创品牌传承创新、新巴尔虎左旗诺门罕战役陈列馆布展建设、2025·新巴尔虎左旗草原那达慕等项目。三是走访摸清底数。深入各苏木镇和相关部门,梳理文化资源底数,深挖基层历史文化、文化遗产技艺与文化文艺工作者。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观摩交流等方式,发现、挖掘、整理各类资源,现已整理出新巴尔虎左旗关于北疆文化的要点情况介绍。

(二)立足资源禀赋,打造融合之路

一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积极探索“文化活动+旅游”“文化演出+旅游”等多个有效途径,将文化内涵、文化价值融入旅游产业链各环节,促进新巴尔虎左旗旅游发展和特色文化传播,推动北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连续举办冬季“银色巴尔虎”、夏季“草原那达慕”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旅游节、冰雪节系列活动、搏克超级联赛、蒙古马耐力赛等活动,以观赏、游玩、品鉴、体验等的形式,让游客尽享文旅融合盛宴,不断提升北疆文化的可见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出周末“亲子一日游”、冰雪体验研学等优质旅游线路产品;推出“左旗夜市”群众文艺大舞台、品鉴美食等文艺活动,将北疆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中,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二是文化与资源的融合。依托绿水青山、边陲小镇、民族风情、地方美食等资源,持续挖掘北疆文化名片,打“特色牌”,走“融合路”。着力打造阿木古郎一日游、口岸跨境游等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旅游融合业态提质升级,打造差异化旅游热点;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开发,推出了一批底蕴深厚、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东旗红马鞍”优秀文创产品,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推出诺门罕白音布日德渔场冬捕开渔节、首届新巴尔虎左旗黄膘牛肉展示节等,通过展销特色产品、现场品尝、参与冰雪娱乐项目、展示传统民俗文化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文化吸引力。

三是文化与阵地的融合。不断挖掘文化传播新模式和新场景,拓展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北疆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中不断丰富和满足各族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乌兰牧骑、博物馆等阵地,挖掘、整理、活化特色文化资源。创新开展“红色大‘理’包进基层”“石榴籽课堂”“文化麦克风”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活动,通过线上观看、线下参与等方式将文化“理”包送入嘎查、社区、牧户。推出“灵韵北疆·左旗视界 ‘游’你记录”新巴尔虎左旗短视频创作大赛活动、“遇见左旗 感受北疆文化之韵”创意艺术展活动等,通过品牌打造活动,不断扩展延伸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等传播的途径和范围。开展文艺汇演、传统手工毡绣作品评比、宣讲大赛、诗歌比赛、基层汇演等线上线下活动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体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所带来的“诗与远方”。

四是文化与宣传的融合。以宣传平台为载体,积极推广阐释北疆文化。发挥“魅力新左旗”和各部门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抖音视频宣传功能,开设“北疆文化”专栏制发新媒体产品。充分利用上三级主流媒体联系渠道,加大典型人物、历史故事、民俗风情、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等各领域创作推送力度,不断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全年向中央级、自治区级媒体供稿370余条。统筹利用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将北疆文化元素嵌入到公共文化设施、城市标志性建筑、旅游景观陈列、公共景观建设中。

(三)深化铸牢理念,践行守望相助

一是筑牢思想阵地。深化“一广场两长廊三基地四示范”建设,推进建设口岸教学点阵地,探索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新途径,促进经济与北疆文化交融互动。将依托阵地开展的系列研学、主题活动等多元化、多层次的交流活动作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是打造“石榴籽”品牌。广泛开展“草原石榴籽”“社区石榴籽”“边境石榴籽”“石榴籽故事”分享大赛等,以身边真实的民族团结故事,展现北疆文化中各民族守望相助精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名骑手巡边界、千名学生诗朗诵、万人同唱一首歌”活动、“石榴籽杯”“沙嘎”团体赛、特色美食大赛、文艺那达慕等主题活动,引导各族群众将民族团结的根脉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三是塑造“戍边文化”名片。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等方面系统挖掘整理塑造戍边文化,拓展戍边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传播辐射力。通过打造护边员础鲁和朵儿、三官一律、额布都格“赫力沁”马队等典型人物和草原110警务工作站、矛盾调解中心等阵地建设,彰显出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坚定信念。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持续推进北疆文化“融合之路”。依托最美“331”国道交通优势、古日班赛罕夏营地自然资源优势及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积极培育文旅融合发展特色新模式,策划举办“畅游呼伦贝尔大草原、游牧古日班赛罕”游牧迁徙活动,打造生态游牧文化体验,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底蕴,努力形成牧户游精品集群线路,打造独特文旅品牌。

二是推动打造精品力作。聚焦北疆文化,创作推出歌曲、舞蹈、诗歌、摄影、书法等优秀文艺精品,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新巴尔虎左旗形象,讲好新巴尔虎左旗故事,通过举办采风活动、艺术展、文艺那达慕等,以高质量的文艺创作更好书写北疆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三是强化文化惠民服务。分发挥乌兰牧骑、文化馆等“阵地演出+流动演出+入户演出”的服务模式和线上服务方式,通过歌舞、器乐、文艺汇演、非遗展示等多种形式深入苏木乡镇、嘎查社区、边防部队等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群众提供精准化服务,深入推进北疆文化的入脑入心。

四是加大宣传推广。围绕生态、历史、非遗、民俗、美食等优势资源开展宣传,借助上级主流媒体、网络达人的力量持续为北疆文化发声。

来源:草原云


美编:代影

主编:王亚男 监审:李金田

监制:付惺

总监制:苏都毕力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