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百科 手机版

【寿光】盛会·够味儿 | 科技“鲜”味:种业“中国芯”引爆科技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09:40:00    

游客被现代农业栽培技术吸引

寿光融媒讯(记者 袁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而第二十六届菜博会九号馆无疑是本届盛会最耀眼的“蔬菜芯片库”。作为潍坊科技学院自主研发的蔬菜新品种及国内外最具推广价值的蔬菜新品种种植展示馆,这座1万平方米的展馆以“全国蔬菜种业硅谷”为目标,汇聚了213个优良蔬菜品种,国产品种占比更是高达85%。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蔬菜品种“唱主角”,更是让这里成为蔬菜科技的“最强大脑”。

开馆以来,九号馆便以硬核科技与田园诗意交织的魅力,迎来如潮人流。

跟随人流从南门进入,左侧的阳台蔬菜展示区率先“圈粉”。一排排家庭阳台种植箱里,各种蔬菜长势正旺。“这‘鲁硕红’蔷薇太惊艳了!”一位游客凑近观察自主选育的蔷薇品种,直径8至10厘米的大红花朵在阳光下摇曳,花朵漂亮、容易管理、抗病性强等特点让她心动不已:“我家阳台正缺这样的点睛之笔!”

“太梦幻了,西红柿都‘上天’了,坐果率还这么高。”“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展厅内,类似赞叹声不绝于耳。穿过锦屏藤编织的“天然珠帘”,观赏瓜长廊的奇异造型同样引发阵阵惊呼:麦克风瓜形似话筒,鳄鱼瓜身披硬甲,金锤瓜如黄金坠……游客刘女士笑着与鹤首瓜合影:“这瓜长得太魔幻了,发朋友圈都问是不是‘P图’,我告诉他们都是寿光人种的,是真货!”

展馆深处的植物组培工厂宛如玄妙科幻的实验室。“这个育苗室主要从事蝴蝶兰、铁皮石斛、多肉植物、贡菊、甘薯、马铃薯、草莓等十几种花卉及蔬菜的组培快繁及驯化移栽,同时还展示微藻自养培养等先进技术,可同时容纳五六万瓶组培苗,年生产能力600万至800万株。”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游客们边拍照边赞叹着科技的力量。

旁边的椰糠栽培区,寿光本地自主研发的樱桃番茄新品种“天潍红樱1号”同样长势喜人。椰糠栽培是将经过洗盐、压缩等工艺处理后的椰糠作为栽培基质,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调控作物生长,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园艺无土栽培模式。来自菏泽的游客李增军和同伴正详细咨询着这一栽培模式,表示“要搬回去试试”。而在岩棉栽培模式区,国产线椒“天潍丝椒2号”的香辣气息扑面而来。李增军认真记录着品种特性:“椒条顺直、抗病性强,非常适合我们大棚种植。”苦瓜展示区的“天潍3号”品种让他们很心动:“这个品种真不错,低温环境下坐果率高,冬天就能种出好苦瓜!”

“没想到还能这样防治病虫害。”在蔬菜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展示区,参观者被生态防控的成效震撼。通过性诱技术、天敌释放等生物防治手段,九号馆构建起了“绿色防控”体系。在甜椒种植区,蓝板粘满棕榈蓟马,而相邻的菊花丛则承担着“害虫陷阱”的角色。工作人员介绍:“这种生态调控技术能减少农药使用,让蔬菜质量更安全。”

在番茄人工补光技术展示区,LED灯带在植株上方均匀分布。工作人员表示,合理的人工补光,可以显著提高植株抵抗力及果实品质。目前,这种精准农业技术,正通过九号馆的展示区走向更多农田。“前期投入大点,但后期省药省工,整体划算!”菜农张大姐边观察边算账。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据介绍,九号馆集中展示了设施蔬菜良种良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过程,岩棉栽培和椰糠高效栽培模式,生物组培克隆及蔬菜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等现代农业技术,为菜农提供了选择优良蔬菜品种、提高蔬菜种植技术的理想平台。这场蔬菜科技的“沉浸式体验”,正悄然播撒着未来农业的种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