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百科 手机版

一粒种子的“绿游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49:00    

在临沂客户端讯 3月21日上午11时,上海杨浦区杨南路694弄杨南小区18幢,61岁的郭龙琴女士从附近的灵杨市场买回一篮子新鲜蔬菜,准备给读高中的外孙烧午饭。郭女士边择菜边和记者唠嗑:“好多年了,阿拉每天都要去这个市场买菜。要说新鲜的蔬菜,我认准了苍山菜。”

“苍山蔬菜”占据江南市场40年,深受长三角市民喜爱。近年来,随着徽豫鄂、云贵川等地蔬菜涌入长三角市场,老牌的“苍山蔬菜”也在承受一波又一波市场浪潮的冲击。

当此境况,“苍山蔬菜”如何长久站稳脚跟?“苍山蔬菜”产地兰陵县从一粒优质种子做起,育好苗,种好菜,开启了一粒种子的“绿游记”。

何来此绿?只用基质不用土

在兰陵,要说一粒种子“下地”,不能一概从字面去理解,因为如今此“地”已非彼“地”,在特定场景中已经由土地变成了基质。

走进兰陵县生升鸿强农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忙着生产订单产品,一袋袋配方基质走下流水线直接装车。

“培育好苗,仅靠土壤肥沃远远不够,配方基质作为种子的‘温床’,如今成了育苗的不二之选。”生升鸿强负责人朱兴杰对记者表示。

生升鸿强基质厂是兰陵县首个基质工厂,母公司广东省生升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基质行业的先进代表,也是国内首家将可再生原料作为基质原料的公司。2023年9月,生升鸿强基质工厂在兰陵县正式投产,农业废弃物粉碎后再利用,填补了山东优质育苗基质市场的空白。项目年产基质超30万立方米,可供应200万亩蔬菜的育苗。

国家农业公园蔬菜工厂内景

为什么要在自家菜地边上建基质工厂?项目主导者郭军见有独到的见解:“从2015年起,我们就从省外购买基质,由于两地相隔1700多公里,昂贵的运费不仅增加了育苗成本,基质回收再利用也难以就地解决。基于打造生态循环经济的共识,2022年9月,双方共同投资建设生升鸿强基质工厂。工厂建成后,不仅解决了生升农业向北方市场发货不便的难题,更使鸿强育苗实现了从基质、育苗、种菜到回收的闭环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

基质工厂的上马,还有一个生态效益的考量。在兰陵县农村,农业秸秆、牛粪等废弃物原料丰富,基质加工可以就地取材,生升鸿强年处理量达10万吨。

在车辋镇河东村秸秆粉碎场内,已经粉碎的秸秆和菜秧随时装车运往基质工厂,掺拌上椰壳等原料,这些蔬菜的下脚料即将开始新的使命——做成育苗基质。

像这样的加工点集聚出一个生态循环新产业,目前,兰陵县基质加工上游企业已发展到近10家。

兰陵县生态智慧工厂

位于大仲村镇的兰陵百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农牧固废无害化处理中心占地面积40亩,年处理规模11万吨,农业固废在这里经过腐熟陈化,成为生物有机肥,即可还田,给蔬菜提供着土壤不能带来的有机营养。

在肥壮的基质里,“苍山蔬菜”的种子次第发芽,苗子茁壮生长。

只此青绿:种苗芃芃绿兰陵

“苍山蔬菜”站稳江南市场的根基在哪里?答案显而易见,就是拓展蔬菜新品种,提高蔬菜品种的多样性,提升蔬菜的品质。

一棵好蔬菜,必定从一株好苗而来。

位于兰陵县向城镇的鸿强合作社,占地面积400余亩的育苗大棚鳞次栉比,在冬日暖阳下格外耀眼。长125米、宽20米的育苗大棚里,一排排油旺翠绿的嫩苗生机勃勃。几十名工人忙着嫁接育苗,工人盛大姐先用嫁接针从砧木子叶一侧斜插进去,再将黄瓜苗在子叶正下方处斜茬割开,紧接着把黄瓜苗插进砧木孔壁。几秒钟的工夫,一株嫁接苗就完成了。

据了解,鸿强合作社目前主要有直播苗和嫁接苗。其中,直播生产线一小时能播种4万余株,而嫁接苗周期从接到订单到送出约为30天,成活率达到98%以上。

鸿强种苗育苗棚内,工人在嫁接蔬菜苗

“年育苗能力达3亿株,鸿强种苗基地目前已成为鲁南苏北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育苗工厂。”发起人郭军见自豪地说,致力于引领兰陵县蔬菜的高效、绿色、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引进各种蔬菜新品种,增加蔬菜品种的多样性,基地全部采用订单式生产。

引进蔬菜新品种,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硬核”。鸿强合作社与德瑞特、荷兰瑞克斯旺、日本泷井、青岛金妈妈等10余家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关系,推出了黄瓜越冬新品种组合71-88、73-88等,到目前共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余亩,带动菜农亩均增收2万余元;推出鸿强系列辣椒、越夏白菜等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万余亩,带领菜农亩均增收5000余元。

放眼全国市场,鸿强还走出家门,把“苍山蔬菜”的种苗撒向省内外,先后在莒南、沂南县和江苏南通等地设立分部,在宁夏、内蒙古等地建设育苗基地,服务菜农8000余户。

新近统计显示,兰陵蔬菜数量大、品种全,全县蔬菜产品达到17个大类、236个品种,其中13个品类100多个品种达到万亩以上规模,常年不间断供应的主要蔬菜品类达50个以上,市面上销售的蔬菜几乎在兰陵县都有种植,“苍山蔬菜”品牌效益明显显现。

兰陵蔬菜工厂内,工人在调理管道水培蔬菜

何以绿色?喝“水”长大的蔬菜

来兰陵,吃的是菜吗?不,是绿色科技的味道。

以往,种菜就是土里刨食;如今,在兰陵,喝“水”长大的蔬菜已不鲜见,工厂式蔬菜培植基地在这里比比皆是。

走进兰陵县代村“华夏菜园”,颠覆了人们对种菜的认知,这里的蔬菜已经脱离了土地的窠臼。占地1.2万平方米的物联网智能化温室里,各类蔬菜自由生长,代村的“新农人”利用无线网络,使用传输系统,监控棚内温室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进行控制浇水、施肥、降温等系统操作,科学管理蔬菜生产。

蔬菜示范园区的场景,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在这里,可以看到叶菜类的立体栽培、不同设施的水培和基质栽培。平面管道栽培技术,用PVC或PE管材制作“栽培管”,管道的一头是进液口,另一头为回液口,透过不间断地供液来保持管道内的液位,这些“喝水为生”的蔬菜长势迅猛。

“华夏菜园”负责人刘雁滨团队研究的漂浮水培技术,可以用“神奇”来评价。用定植板将幼苗直接漂浮于栽培槽的水面上,依靠营养液为根部提供充足的营养,生长周期为一个月,一年能连续收获8次以上,有利于进行工厂化生产,而且产出的蔬菜新鲜、安全。

兰陵农业智慧蔬菜工厂内景

“不仅种菜,采摘也已经脱离了人工,采摘机器人通过编制程序,即可完成对蔬果等农作物的采摘、输送等相关作业任务,有效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产费用,同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刘雁滨介绍道。

纵观一株嫩芽的花式成长,智能化种植是兰陵大菜园鲜明的特征。

与“华夏菜园”相邻的兰陵绿沃川蔬菜加工基地,技术团队历经4年多对智能温室自动化、无土化栽培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依托世界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创造性使用智能化种植系统——智能立体催芽、智能播种移栽育苗、循环控制、智能收割等系统,实现蔬菜种植的标准化、智能化、规模化,打造亚洲第一的自动化无土栽培主题样板农场。

把什么品质的蔬菜送上餐桌?“苍山蔬菜”追求标准化。

2016年,绿沃川蔬菜走上G20杭州峰会餐桌,与会的36个国家政府首脑亲自品尝,可谓“总统”级别蔬菜。

在绿沃川,蔬菜年亩产可达20吨-25吨,他们的蔬菜采用无污染基质栽培方法,高科技智能化温室和物理防控病虫害设施,生产全过程不打农药,就连浇菜的水源也要净化后再灌溉,并在水中添加营养液,形成“能量水”,保证蔬菜茁壮生长且不烂根。创造的活体带根销售,可保证水分营养不流失,存活3-7天。

单平方米番茄产量30公斤,是益丰园智慧农业基地创造的“智慧奇迹”。承担科技推广重任的益丰园,已成为现代化蔬菜工厂的“辐射中心”。

作为兰陵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益丰园建设了7.48万平方米温室,采用正压温室效应的薄膜连栋温室,整体采用荷兰进口骑士系统自动化控制,水肥灌溉、温度调节、温湿度、光照等检测全部实现智能化,全年产能达2300吨,年产值1200万元,实现利润600万元。

以绿叩市:巡游的打开方式

谁占领了销售终端,谁就掌握了核心市场。“苍山蔬菜”一路巡游,一路闯关,挤进了江南的校园、机关食堂。

江苏无锡,三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园区,兰陵农业发展集团下设的无锡分公司就坐落在这里。2万多平方米的加工配送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食材清洗、筛选、切割、预冷、分级、包装等深加工。

“这批食材是发往无锡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全部来自‘苍山蔬菜’。”公司经理李帅介绍,2019年,兰陵农业发展集团所辖无锡分公司通过公开招投标的形式承接了食材集中采购配送工作,正式打开无锡市场。

能够进入检测严苛的无锡学校食堂,“苍山蔬菜”何所凭?

“除了疫情期间的蔬菜保供,我们公司还获得了无锡市政府的认可,更重要的是看中了我们的食品安全。”李帅说,2020年,兰陵农发集团无锡仓入驻无锡市供销合作总社三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园区,重点加强各种冷藏、速冻、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冷链物流等装备的建设工作,目前总仓储量达500吨以上、日周转量超300吨。

兰陵农发集团旗下益丰园智慧产业园

对这场轻兵直进的攻坚,李帅重点强调的是,兰陵农发集团具有完善的管控流程和预案制度,具备行业领先的“直采、加工、保鲜”模式,主打“安全放心、直采价格、时刻新鲜”的经营特色,保证食材安全、及时、准确送到客户。

如果说华凯是“苍山蔬菜”南下配送开路先锋的话,那么兰陵农发集团则是后方“根据地”。

冬日严寒中,兰陵农发农产品深加工智慧物流项目工地正干得热火朝天。项目总占地107亩,主要建设农产品综合加工中心项目、智慧农批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搭建“1+20+10”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1家公益市场+20家种植合作社+10家长三角地区农贸市场,为全县120万亩蔬菜提供公益性服务,积极对接长三角市场。

大平台、大智慧、大市场。据兰陵农发集团总经理王广兴介绍,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具备1.6万吨预冷和58.4万吨冷藏能力,实现年产净菜9000吨、预制菜3000吨,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税收2400万元。

绿色如许:带着“体检报告”巡游

天刚蒙蒙亮,位于向城镇的鲁南蔬菜批发市场早早醒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开始了一天的吞吐作业。

兰陵农发集团是本地学校、企业蔬菜食品重点保供单位

“现在每天从这里发出去的车辆有300台,满载‘苍山蔬菜’运往全国各地,一天就有3000吨产自兰陵的新鲜蔬菜走向全国的餐桌。”市场负责人郭振伟告诉记者。

十几分钟内同时检测100多个项目,检测精度可达到十亿分之一;这一强大的功能,出自兰陵县检测检验中心引进的国际先进检测设备。

“我们为走出家乡的每一种、每一批次蔬菜出具‘体检报告’,这样,兰陵发往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蔬菜就能直接走上市民餐桌。”兰陵县检测检验中心副主任杨柏云说。

“苍山蔬菜”走天下,除销往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大城市外,还销往黑龙江、甘肃等省市,从兰陵走出的几十万农民贩运队伍,在全国织就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为兰陵的蔬菜生产、销售及市场的培育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数字为证,兰陵年产500万吨蔬菜,有300万吨左右销往长三角地区。兰陵蔬菜生产基地228个,蔬菜标准化基地发展到20多万亩,其中对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26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家;拥有“三品一标”认证257个、无公害产品14个、绿色产品229个、有机食品11个、中国地理标识产品3个。

上海鼎俊鲜服务直通车,解决社区服务最后一公里

播绿江南:“移动菜场”走巷陌

2月20日早上,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凌虹居委门前熙熙攘攘,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自打“鼎俊鲜”服务直通车开通,这里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的“苍山蔬菜”。

将蔬菜配送至小区门口,是“苍山蔬菜”延伸市场渠道的又一力作。2023年,上海鼎俊实业开设了“移动菜场”社区配送服务,从兰陵发来的新鲜的蔬菜,从灵杨市场甫一卸车,就被小货车配送到附近几十个小区,划出了一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

鼎俊实业是兰陵人左大江创办的,1998年他从沂蒙老区来到黄浦江畔,从摆摊卖菜起步,步步挺进农产品贸易领域,开办多家创新型智慧农贸集市、建立全自动化的现代化种植基地,实现从产地到终端一体化服务。目前,鼎俊旗下拥有连锁网点60余家,年营业额5亿。

上海灵杨智慧农贸市场内,都设有苍山蔬菜专柜

2019年,左大江启动新型智慧诚信农贸市场的改造项目。设立“苍山蔬菜”专柜,把兰陵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上海。今年6月,左大江的又一力作五角兴农城开业,进一步拓展了兰陵农产品的市场触角。

“移动菜场”布局上海市区之旅,邓廷才一走就是20多年。1999年他创造了集水果连锁销售、农副产品批发、蔬果网络销售、团购物流配送、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性商贸平台——上海全而廉商贸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大型中高端自营水果连锁店近20家,3个农副产品控股公司以及集贸市场。

2021年3月,近万平方米的宝山泗塘集贸市场成功开业,“全而廉”正式迈入市场化运营,成为当地产城邻里一站式生活中心。

出产地,拓渠道,奔市场,兰陵县一粒种子的巡游,“游”出了一片大市场,“游”出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激发出“苍山蔬菜”长绿江南的生机与活力。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成思 王圣宇 胡得理 通讯员 张晓辉 王婉琳

编辑:李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