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百科 手机版

风香·泉香·诗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03:00    

法国哲学家西蒙娜·薇依说过:“美,是一种人们看着它而不向它伸手的水果。”美是善的表达,是具体而微的感觉。当城市趋同性发展,旅游景点变得千篇一律时,能够与人类灵魂肌肤相亲的东西会越来越少。然而,当一个人两手空空走进济南,会被滋养、被浇灌、被孕育,来自泉的恩惠,如大树伸出的枝丫,托起生命的重负。

由侯林、侯琪、王文合著的《济南泉水诗百家精选》(点评本)就是这样的绿色枝丫,装点了我精神的春天。全书选编标准有三:名家、名泉、好诗,匠心筛选,体裁丰富,涵盖古风、律诗、绝句、现代诗等,收进匣子里的都是珠玉。譬如,王德容《春日斋居杂咏》“佛山亦是吾家客,隔郭常来茅舍间”,谁能想到,佛山倒影乃是清代百姓家中的“日常”;晁补之《将别历下》“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离别济南之际,难舍不倦泉水;许邦才《丁丑春日再过泉亭酒家(二首)》“东风解得丹青意,画出垂杨间杏花”,丹青高手不是酒家而是春风,令人回味。好诗是佛头雨滴、水中白莲、球状闪电,泉水诗因了人与城的互动,平添几分浪漫。

近年来,侯林先生关于泉水的研究著作成果丰硕,《济南泉水诗全编》《济南名泉考》《济南园林70家》《百家名士咏济南名泉》等等,或与王文导演,或与女儿侯环,他们远离都市喧嚣,深耕文史领地,奔波在图书馆之间,专注在书房案头,“掏家底”般深掘泉水诗篇,皆为赓续和传承千年古城的文脉和泉脉。这些书的内容有所不同,相同之处在于“审美济南”。我有幸阅读,颇觉是件幸福的事情。那些关于泉水的著作,恍若一艘艘停靠案头的大船,带我远航,捕捞“静默和明亮”(出自洛厄尔《渔网》)。

读诗是擦拭、唤醒,对济南人来说,则是日常功课,像晨起打泉水那样,是一种精神的仪式,不禁感恩萦怀。这样一来,这些从历史故纸堆里发现和“捕捞”的泉水诗章,在心口传诵中熠熠发光,照亮我们脚下的路。

古人风雅,潇洒。泉畔边酬唱诗和、结盟诗社、曲水流觞,好个诗酒人生;黑虎泉上建园林,梅香、鹤鸣,泉流如瀑,好个精神大自在。哪怕是过生日,也要与友人聚在泉边,以诗当歌。让我不禁想起宗白华论魏晋时期自然诗的观点:“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做学问要靠材料、理论、想象,对应着世界眼光、科学方法、艺术感悟。侯林做学问也是如此。从散文集《倾听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开始,他就践行一种审美的哲学。他用十六个字倾诉“城愁”:历山之下,济水之南,烟柳万家,风雅故园。他为一个消逝的地名痛心万分,即济南东流水形成的“娥江”,他写《周永年与尹廷兰》时亲自前往历城区韩家庄寻访尹廷兰后人,他笔耕不辍每天更新“风香历下”公众号——风香,是泉香,也是抵达灵魂深处的袅袅诗香。

老舍先生把对济南的滚烫挚爱永远留在了泉城大地上。他在《更大一些的想象》中写道:“要领略济南的美,根本须有些诗人的态度。那就是说:你须客气一点,把不美之点放在一旁,而把湖山的秀丽轻妙地放在想象里浸润着……”这就是他提倡的“诗意的体谅”。读过侯林的系列史书后,我慢慢顿悟,这是一种审美的境界、一种精神的姿态。确切地说,采撷的泉水诗为“诗意的体谅”做出生动注脚。

很多时候,济南的美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需要去唤醒、去搅动、去铸亮,像重铸生命那样充满虔敬。清泉、白荷、杨柳风,芦苇、鹭鸟、小河沿,漫步在大明湖路上,开窗透景,诗情画意,济南就这样一点一点进驻我的心里,让泉水与泉水挽臂歌唱,上弦月把大明湖收进梦里。

泉水即诗,点评亦是诗,点睛文学诗眼。我倾心书中的独到点评,“美酒从君设,奇书任我搜”,乃是对周永年藉书园当年状况之描摹;“数里撼秋树,别泉无此声”,乃是趵突泉泉声写真之佳句也;“一城士女在一水,它郡无此风光饶”,人与泉和谐共生,堪称济南最美风景;“家家流水都连屋,面面烟峦即是屏”,比“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早了整整二百年;而清人黄文渊《过逯氏园亭》,“琴书岑静人无事,爱煞荷声细雨凉”,他的点评不啻于为其立传:黄文渊倜傥磊落,食贫,吟啸泊如也,书法风致自喜,时有济南三绝之谣:焦酒韩兰黄字也。“春陌踏歌春煮酒,酒瓢歌扇听流莺”,他称赞不已,唐梦赉《趵突泉》(三首)为“见者惊诧”的唯美佳作。我有幸观看过大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那是宋代山水画的独特文化隐喻,氤氲东方美学的精髓要义。同样道理,泉水诗也是画卷,也是音乐,不过,它是用语言的澄澈洗濯心灵,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淡中见绚丽,这是一种美的鉴赏。

当然,侯林先生对泉水的珍视程度,恍若老先生扶携幼辈,举手投足,顾盼有情,令我过目不忘。说趵突泉,“瑰丽壮伟,神奇超绝”;赞黑虎泉,“浑如黑虎,一声清啸”;论金线泉,“金线泉灵异美质,一览而无余”;说北珍珠泉,“华贵典雅,泱泱大泉也”;话五龙潭,“神秘幽深,清雅恬静”……“不独具色味,更觉形声全”,面对无锡诗人钱肃润的诗句,侯林点评道,“此尤见得名士公正无欺、典重庄雅之卓卓风范”,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作者的人格风范呢?

读懂了泉水诗,便读懂了济南史,读懂了一座城。济南名士之“士”,恰是源自泉水的风雅和“阔达,多大节”。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关于文学批评有段经典之语,“我喜欢批评能迸发出想象的火花。它不应该是穿着红袍的君主。它应该挟着风暴和闪电。”《济南泉水诗百家精选》书中的诗点评就是这样,只不过,它挟着诗的闪电,溢出了满城泉水香,那是属于全体济南人的精神芬芳。(作者:钟倩 济南80后青年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