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百科 手机版

印尼有座“深圳”新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06:49:00    

在印度尼西亚的中爪哇省,一座以打造“印度尼西亚的深圳”为愿景的工业新城正悄然崛起。这里不仅承载着印尼政府打造东南亚经济引擎的雄心,更见证了中国与印尼“两国双园”合作的丰硕成果——当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在今年3月20日宣布巴塘工业园经济特区正式启用时,“巴塘工业园”这个占地4300公顷的超级工业城,正以创新的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蓬勃的产业生态,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巴塘工业园的前身是巴塘综合工业区。按照当地媒体的说法,在印尼政府推动工业化战略之前,这片土地只是一片“寂静的荒原”。

2022年,工业园正式投入运营;仅仅3年后,这里又升级为经济特区,足见印尼政府对其发展寄予了厚望。

升级为经济特区后,巴塘工业园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印尼政府不仅为入驻园区的公司提供简化审批流程、减免企业所得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更将其定位为印尼缩小与邻国经济差距的战略支点。据印尼媒体报道,未来5年内,这里预计将吸引75万亿印尼盾(约合46亿美元)的新增投资,创造超过5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字背后,是印尼政府推动工业化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坚定决心。

巴塘工业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园区位于爪哇岛中爪哇省的中心枢纽位置,海陆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从园区出发,驱车40分钟即可抵达三宝垄市的艾哈迈亚尼机场,1小时15分钟便能到达丹戎埃马斯国际港口。园区距离跨爪哇高速公路仅6公里,通过这条经济大动脉,可快速连接雅加达、泗水等印尼主要城市,极大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

目前,这张交通网还在进一步完善:正在扩建的三宝垄国际机场会在不久的将来开通直飞深圳的航线,新建的超级旱港铁路可实现“海陆空72小时全球达”。这种便捷的交通条件,使得巴塘工业园成为连接印尼国内外市场的重要节点。

目前,园区周边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园区官网数据显示,其周边100公里范围内已经聚集起多个物流枢纽,包括佩卡隆火车站、西爪哇国际机场等,形成了立体化的物流网络。这样的优势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运输成本,更可大大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为其在全球供应链中赢得竞争优势。

在巴塘工业园的发展历程中,中印尼合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塘工业园与中国福州市元洪投资区已经初步探索形成联动发展新模式。这种模式可通过互设产业园、共享资源,推动两国在产能合作、技术交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位于巴塘工业园内的万信达巴塘产业园正是该合作模式的成功典范。这座总规划面积600万平方米的产业新城,计划在5年内引进200家企业,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园区内,中资企业与印尼本土企业携手合作,打造了包括箱包制造、海洋食品加工等在内的多条完整产业链。

此外,巴塘工业园还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CSCEC)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两国双园”经济走廊建设。根据规划,这里将建设现代化的标准厂房、物流中心和配套生活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园区内的厂房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配备屋顶光伏系统和通风设备,既节能环保,又可提升生产效率。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促进了两国企业的互利共赢,更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生动实践。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巴塘工业园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快车道。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入驻,这里的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从电子装配到汽车制造,从食品加工到新能源开发,巴塘工业园正在构建一个多元化、现代化的产业体系。

巴塘工业园的未来发展蓝图更加令人振奋。根据规划,这里将建成集工业、物流、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新城。园区内将配套完善的商业设施、教育机构和医疗中心,为企业和员工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巴塘工业园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随着人口的聚集和产业的发展,一座座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和商业中心正在拔地而起,昔日的荒原正逐渐变为充满活力的工业新城。

当夜幕降临,巴塘工业园的灯火与星空交相辉映。其蜕变之路,正是印尼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这座“印尼的深圳”,正在朝着“东南亚五大经济特区”的目标迈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朱 旌)

相关文章